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年内8家IVD企业终止IPO,行业龙头业绩断崖式下跌

近期,证监会官网披露,上海序康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序康基因”)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派出机构为上海证监局。

  在全球IPO市场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A股的IPO发行也呈放缓趋势。随着今年行业政策风向变动,IVD(体外诊断)企业原先上市计划受到冲击。截至目前,2023年IVD行业仅有艾迪康6月份登陆港股,尚未有一家IVD企业登陆A股,还有多家IVD企业终止IPO进程。一众IVD相关企业同样面临着行业挑战,不少行业龙头企业披露的三季报均显示净利同比大幅下滑。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年内IPO终止企业数量多达200多家。主板收紧趋势明显,同时企业业绩波动、利润下滑等问题频繁出现在监管部门问询中,这也是大多数企业IPO折戟的重要因素。

龙头企业连续三季业绩大跌

  据了解,序康基因成立于2015年,为亿康医学旗下公司。官网信息显示,作为精准医学行业内高智力型企业,为生育健康和肿瘤诊断提供优质的医学检测服务。

  此番序康基因进入IPO辅导备案,无疑给处于“迷茫期”的IVD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事实上,今年以来核酸检测退出舞台的影响一直在行业内持续,从A股多家IVD上市企业2023年的三季报可以看出,大多仍处于下滑期,出现营收利润双下降的情况。

  IVD龙头企业凯普生物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51亿元,同比减少80.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减少88.4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44亿元,同比减少82.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6万元,同比减少90.34%。

  而今核酸检测红利的消失也正是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所在。凯普生物在三季报中提到,年初至报告期末,因行业需求下降,检验服务收入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对比去年同期下降。

  与凯普生物一样,华大基因也面临同样的境遇。三季度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同比下降20.91%,归母净利润2056.37万元,同比下降85.54%,这已经是华大基因连续第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分别高达87.49%、96.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3亿元,同比减少30.42%;归母净利润7035.25万元,同比减少90.58%。

  2020年-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核酸检测需求大暴发,华大基因的业绩实现迅猛增长。如今面对业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的情况,核酸检测需求消失也正是重要原因所在。

  亚辉龙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5亿元,同比减少50.63%;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减少67.36%;扣非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78.76%。

IVD企业2023年上演“上市难”

  当风口过去,头部公司集体遭遇业绩“滑铁卢”,而对于IVD相关企业IPO“降温”已至。

  风口财经记者统计,疫情距今一共上市了37家IVD企业,而今年上市之路却显得格外困难。据统计,2019年共有3家体外诊断企业获批上市,202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家,2021年17家,达到了巅峰,2022年则为7家。2023年,截至目前仅有艾迪康一家第三方检验所在港交所上市。

  而今年终止IPO的IVD企业则有8家,还有一家退市。

  2023年1月16日,深交所网站披露,深交所决定于终止对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2023年1月20日,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2023年2月23日,深交所网站披露了关于终止对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2023年6月2日,上交所网站显示,因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该所终止联川生物发行上市审核。

  2023年6月30日,深交所发布关于终止对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其2022年9月6日就已经过会。

  8月7日,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网站显示,荣盛生物IPO终止。

  10月17日,上交所公布对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终止审核的决定,直接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国泰君安撤回申报/保荐。

  11月10日,丽珠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终止筹划控股子公司“丽珠试剂”分拆创业板上市,并同意“丽珠试剂”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10月12日,泛生子发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签署私有化合并协议,对应泛生子交易估值约为1.26亿美元(约9.2亿元),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目前,还有一批IVD企业处于审核中,如世和基因、英科新创、达科为、沃文特等。

  公共关系专家黄涛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企业IPO终止或闯关失利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几点:公司业绩不佳、市场环境变化、政策变化等。此外,企业本身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也可能导致企业IPO终止或闯关失利。

  对于IVD企业“上市难”,黄涛表示,从行业来看,在加强对IVD行业的监管,例如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强对注册备案的监管等等,也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对市场负责。这些措施可能会对IVD行业的IPO上市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企业更加谨慎地考虑上市计划。

  也因此,IVD企业成为今年上市难的“重灾区”。

IPO发行全链条强监管,240多宗IPO终止

  A股IPO按下“放缓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晚,年内已有240多家企业IPO终止。

  实际上,今年A股新股发行数量与募资总额的减少,与证监会对IPO发行节奏的阶段性调整有关。

  今年8月底,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同时加大对IPO的审核和监管,表明监管部门更加重视IPO质量,注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在终止IPO的企业中,申请主动撤回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在申报材料中存在严重问题,一查就撤。这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部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存在“带病闯关”心态。

  为进一步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今年9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证券发行承销违规行为监管(试行)指引,对发行承销实施“全链条问责”,维护证券发行承销秩序。10月份,证监会向券商发出机构监管通报,重点关注“即检即退”“带病突破”等突出问题。

  在IPO节奏阶段性放缓以及发行全链条强监管下,A股市场有不少公司的IPO被终止。风口财经记者统计,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月份,共有13家公司IPO上会审核,11家过会,2家暂缓审议。上会关注度较多的问题是关于经营业绩和研发情况。另外,有24家公司IPO终止,申报主板的项目终止最多,高达14家。

  谈及A股IPO降温原因,黄涛认为,首先在于政策调整,监管部门更加重视IPO质量,注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其次,部分企业板块定位不够清晰,或申报材料存在瑕疵。再加上今年经济企稳回升,但阶段性稳增长压力仍然存在,部分拟上市企业阶段性财务指标不符合上市要求。

  对于2023年A股IPO的情况,黄涛表示,长期看世界经济,中期看市场行情,短期看供需关系。市场震荡,上涨态势不明显,多年以后沪指仍在3100点以下,有的投资者希望延缓发新股。年内IPO企业的整体终止情况呈现出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终止IPO计划。这可能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例如政策的收紧、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公司业绩的不达标等。此外,一些企业可能也因为IPO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而选择放弃。2024年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表现或将继续影响A股IPO发行节奏,预计在一定阶段内IPO仍将保持收紧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