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抗原检测需求暴跌,集采加速,IVD行业收缩趋势不可逆转

作者:上海滩老纪

2022,再见!2023,你好!

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伤害跟着跨年了,虽然超过两周了,依旧咳嗽和头晕,心率也比较容易往上窜。真是一个不容易的跨年,衷心祝愿没有阳过的朋友们不要阳,阳康的朋友不要重阳。

在临近年尾的时候,新冠抗原注册证批到了50张,新冠抗原单个测试的价格也从高处回落,高潮迭起到热潮退却,短短不过3个星期。从全民参与找抗原,到无人问津,世界变化快得让人跟不上脚步。只剩一群倒爷在囤货和清仓的浪潮中要么盆满钵满,要么倾家荡产。

主要原因也不是产能提升太快,而是病毒传播的速度远超专家们的想象。倒爷们的买卖从抗原,到退烧药,到抗病毒药,再到血氧仪,制氧机,现在又到白蛋白,随着感染的蔓延也在不断变化。哪些人的商业嗅觉最敏锐,莫过于常年混迹于各种倒货群的大哥。

最后一个工作日,热闹的小半年的肝功能生化集采也正式给出了中选企业名单和报价。很多排名第一的企业都给出了骨折式的报价。有些项目降价幅度超过了90%!这一把集采,把水分都挤干了。排名靠前的基本上全是国产,只有西门子的一个项目拿了一个第一,罗氏中选的6个项目,排名都在第6名以外。还有迈瑞,排名也都是在6名以外。雅培甚至都没有中选。

看一个行业人士做的估算,试剂采购金额可以从20亿下降到9亿。生化整个盘子可能在200亿,如果把这样的集采方式扩大到其他项目,那整个盘子就得缩到100亿了。少了一百亿的营收,那多少企业得关门了。这是必然要发生的,或许就在今年,或许就在明年。

疫情的三年对很多行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体外诊断行业是少数得益的行业。原本几千万营收的企业,这两年做到了几十亿,上百亿营收。不少企业趁着这轮新冠检测的红利,完成了IPO。整个行业多了很多实力玩家,给国内整个IVD也带来了新的活力。

现在疫情与世界接轨了,检测红利也结束了。PCR试剂与核酸检测在这两年赚了很多,可惜最后晚节不保,从全球最便宜的防疫利器,到最后被骂成了最坑人的赚钱工具。正如张文宏与钟南山,2020年被人们推上神坛,又在2022年底被骂成了筛子。其实变的不是他们,而是被疫情裹挟着前进却又无法逃离的普通百姓。他们的愤怒和郁闷总需要出口,各种大V乘机后面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尽情收割着韭菜们的流量。

不管怎样,三年的PCR基建,使得分子检测行业的成熟度提前了5年甚至更多。新冠核酸检测需求消失以后,如何转化现有的分子检测能力用于常规检测,例如传染病,伴随诊断,癌症早筛,是值得分子诊断企业去思考和开拓的。

如果说分子检测是这三年IVD行业的屠龙刀,那胶体金必然就是倚天剑了。曾在体外诊断行业鄙视了最底层的免疫层析,在这三年大放异彩,从最开始的IgGIgM检测,到后来的新冠抗原检测,直接促使了好多IVD企业上市。国内的抗原检测热潮似乎会很快退去,新冠抗原也将和流感,合胞病毒等呼吸道感染检测合并为普通的检测试剂,在流行季节的需求量还是很可观的。

特别的是胶体金试剂推开了居家自测的大门。自新冠后,是不是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以及普通百姓本身会欢迎居家自测?以前主要是HCG,HIV,经过新冠,是不是炎症检测,呼吸道感染检测,生殖道感染检测等等项目都能顺利进入自测领域?如果是,那新冠抗原将不是胶体金试剂最后的荣光,而是新世界的开始。

IVD领域的热闹吸引了资本蜂拥而入,能投的赛道也在这三年被翻遍了,从下游到上游,甚至上上游。分子POCT,一体机,流式,质谱,单分子,病理,测序到上游生物原材料,微球,辅料,没有什么可以逃过资本的眼睛。整个行业进入大跃进时代,各种高端人才,海归博士,纷纷加盟企业,或者创业。

凡事盛极必衰,随着体外诊断行业回归常态,以及集采的开展,资本对IVD的热度开始下降,没有了资金,行业从扩张转向收缩,势必会造成人才的冗余。前些时间,IVD大铁牛的一篇推文正好点燃了被某知名企业裁了的2022应届毕业生的怒火,一通转发和留言。哎,也许这将是2023年大家都会遇见的一个情况。希望大家都能安然渡过,不会青黄不接,如果面临危机,也请早做准备。